4月26-27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主办的“北斗实时高精度服务和应用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以北斗系统实时高精度服务为核心,围绕关键技术突破、产品研发、行业应用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旨在推动北斗导航技术在各领域的创新应用。来自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的7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泉城,共商北斗实时服务能力提升与技术优化路径。
会议开幕式上,齐鲁空天信息研究院(齐鲁院)执行副院长李子申致辞表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后,其高精度实时定位服务已成为推动多领域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撑。在智能驾驶领域,北斗厘米级定位能力为自动驾驶提供了精准导航保障;在气象监测方面,通过大气层析技术显著提升了天气预报准确性;特别是在精准农业应用中,北斗高精度服务已实现无人农机作业、耕种管收等智能化农业管理。然而,当前高精度服务仍存在实时数据处理效率不足、多源数据融合精度有待提升、服务稳定性需要加强等问题。为此,齐鲁院正重点开展北斗星基高精度服务算法优化、多星座多频段数据融合、服务可靠性增强等关键技术研究,以推动北斗系统从“可用”向“好用”“易用”的全面升级。随后,他向与会专家详细介绍了齐鲁院的组织架构,各科室协同创新,共同推进空天信息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应用。
会议聚焦GNSS技术前沿发展,设置了多个专题报告环节,内容涵盖实时数据处理与算法优化、多源数据融合与建模创新、行业应用与模式创新、服务体系与平台建设等关键研究方向。
在技术研究方面,来自武汉大学、上海华测、上海天文台、空天院等IGS实时分析中心的专家学者,系统报告了当前GNSS实时高精度服务产品的最新研发进展、生成策略优化方案及其实际应用效果评估。以及针对GNSS应用中面临的大气延迟技术难题,开展的多项创新性研究,包括:顾及电离层插值残差不确定性的网络RIK精确定位方法、融合GNSS和LEO-NA观测数据的双层电离层建模技术、基于遥感水汽产品增强GNSS PPP性能等突破性研究。
在应用实践方面,会议重点展示北斗高精度服务在多个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包括:广域实时地震监测系统,实现厘米级位移监测,为灾害预警提供新手段;无人农机全场景导航控制系统,显著提升农业自动化水平;商业PPP服务在智能交通、海洋测绘等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这些成果充分展现我国卫星导航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大会通过技术交流和案例分享,不仅展示了北斗实时高精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更明确了产学研合作的方向,为北斗高精度服务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注入了新动能。随着各方合作的深化,北斗系统将持续提升全球服务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类生活创造更大价值,助力我国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持续领跑。
本次大会邀请来自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2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山东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等多个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同时,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卫星研究院、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真点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企业也积极参与。
会议现场
合影
动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