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况介绍
组织机构
研究队伍
成果展示
教育培养
学术平台
党群园地
信息公开
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乃至全球高山寒极、海洋深极等地球极区,以及火星、月球等星球极区,是地学领域的探索前沿,是人类了解地球及理解星球演化的热点研究区域,也是深刻影响着地球未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随着综合地球观测、多维参数反演、数值模拟、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区探测平台和装备、数据汇聚与共享、科学分析及知识获取能力显著提升,数值模拟及未来推演出现“数智化”新发展,数字化极地已成为认识、理解和利用极地的发展方向,极区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为促进相关领域学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讨数字极地科学研究的最新发展及未来趋势,探索极端条件深入,在极宏观、极微观和极综合交叉领域突破科学知识边界,围绕极地探测、无线传感及设备、数值模拟、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极区环境变化、数字化服务及极地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交流数字极地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定于2025年11月17-19日在云南腾冲举办“2025年全国数字极地大会”。
详细信息可访问:http://digitalpole2025.com
一、大会组织机构
1、指导单位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
2、主办单位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极地专业委员会
云南大学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3、承办单位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同济大学
空间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中山大学
4、协办单位
腾冲市人民政府
中国海洋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冰冻圈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水圈专业委员会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
地球观测组织寒区监测计划(GEOCRI)
中国极地青年科学家协会
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青年科学家工作委员会
滇西应用科技大学
云南省中老孟缅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国际联合实验室
二、科学委会、大会主席、组织委员会及秘书处
1、科学委员会
主席:秦大河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郭华东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姚檀栋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吴立新 中国海洋大学
委员:龚健雅、崔 鹏、王焰新、陈德亮、冯起、童小华、陈曦、陈显尧、陈方、车涛、程晓、除多、崔祥斌、丁永建、段兴武、宫鹏、何大明、胡金明、胡永云、胡斯勒图、贾根锁、江利明、康世昌、雷瑞波、李斐、李晓峰、李新、李院生、李新武、李晓明、孙建奇、王长林、王艳芬、王召民、王世金、效存德、许强、杨剑、殷敬伟、臧淑英、张兵、张占海、张文建、张小红
2、大会主席
施建成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李荣兴 同济大学
刘时银 云南大学
3、组织委员会:艾松涛、安璐、白玉琪、毕海波、蔡梅江、蔡宇、曹泊、曹斌、曹建君、车彦军、崔迎春、陈活泼、陈仁升、陈卓奇、程远、戴迪、丁琛、丁明虎、董军宇、董立新、董思言、窦挺峰、窦银科、杜小平、杜群、段安民、段克勤、冯敏、冯永玖、法文哲、高红凯、郭井学、郭建华、韩永、郝彤、何晓波、何涛、怀保娟、黄华兵、惠凤鸣、郝建盛、何连、季青、贾俊、蒋玲梅、贾国强、柯长青、雷洋、李国庆、李国元、李兰海、李宁、李群、李涛、李熙晨、李运刚、李志军、李雪梅、李腾、李双林、梁栋、梁曦、刘成彦、刘冲、刘广、刘磊、刘力、刘琳、刘良云、刘巧、刘世杰、刘小军、刘彦君、刘洋、刘婷婷、柳林、卢鹏、罗栋梁、罗毅、吕明阳、陆应诚、陆志波、龙笛、马友青、牟龙江、孟治国、潘元进、乔刚、邱玉宝、秦锋、冉将军、冉有华、上官冬辉、宋海、苏凤阁、孙维君、石利娟、石立坚、汤秋鸿、田彪、王飞腾、王庆凯、王绍强、王天星、王显威、王玉哲、王欣、王星东、王泽民、王晓宇、王璞玉、王雪、王学佳、万玮、文莉娟、闻建光、武胜利、吴晓东、吴雪娇、谢欢、谢涛、熊川、徐聿升、徐庆超、徐世明、徐希燕、薛彦卓、肖鹏峰、颜钰、杨康、杨清华、杨进、杨昆、杨威、杨涛、杨元合、杨军、姚晓军、姚俊强、叶玉芳、叶真、殷秀峰、于乐江、袁利毫、张国庆、张露、张胜凯、张世强、张泰华、张伟、张耀南、张勇、张震、张美美、张通、赵传峰、赵天杰、赵羲、赵林、赵勇、郑国雄、郑雷、郑照军、周晨、周春霞、周建民、周立波、左广宇、朱迪、朱国平、朱金彪、朱李忠、朱勇涛
4、大会秘书处
秘书长:
邱玉宝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副秘书长:
吴坤鹏 云南大学
王世金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郝 彤 同济大学
赵 羲 中山大学
三、主旨报告和大会报告
康世昌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程 晓 中山大学
丁永建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陈显尧 中国海洋大学
李新武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潘 洁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张小红 武汉大学
丁明虎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牟翠翠 兰州大学
张泰华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四、大会议题
大会围绕以下六大主题开展数字极地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的学术交流。
主题1:极地观测技术与平台
主题召集人:程晓、陈显尧、张小红、李晓明、崔祥斌、朱迪、窦银科、郝彤
主题2:极地观测探测方法
主题召集人:江利明、车涛、雷瑞波、朱金彪、郑雷、雷洋、赵羲
主题3:极地环境变化
主题召集人:臧淑英、胡斯勒图、孙建奇、丁明虎、吴通华、冉将军、吴坤鹏
主题4:极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主题召集人:冉有华、高连如、董军宇、陆志波、冯敏、艾松涛、吴立宗、邱玉宝
主题5:极地可持续发展
主题召集人:段安民、李新武、张国庆、乔刚、徐希燕、王世金
主题6:行星极地探测与研究
主题召集人:谢欢、法文哲、刘洋、刘小军、刘广、杨军、李新武
五、会议安排
·2025年11月17日议程安排
·2025年11月18日议程安排
·2025年11月19日议程安排
六、优秀学生口头报告评奖、专刊组织等
优秀评奖:大会期间将对学生口头报告进行评奖,《Big Earth Data》和《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支持。
组织专刊:《冰川冻土》《遥感技术与应用》和《Marine Geodesy》将组织专刊。
支持期刊:《极地研究》和《遥感学报》。
七、时间节点
2025年11月16日,现场注册和报道。
2025年11月17日(周一),开幕式、主旨报告、大会报告。
2025年11月18日(周二),分会报告。
2025年11月19日(周三),分会报告、闭幕式。
八、会议注册和酒店
请登入会议网站 http://digitalpole2025.com。
本次会议食宿及往返交通费自理。
九、大会联系
吴坤鹏 云南大学 ynuglacier@ynu.edu.cn, 13388716879
王世金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wangshijin@lzb.ac.cn, 15193172285
贾国强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jiagq@aircas.ac.cn, 18811351763
数字极地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digitalpoles@cbas.ac.cn (入会请联系)
会务运营:云南泰达会展策划有限公司, 田浩然(18214640824),邵巍(136 2948 8891)
通知公告
2025年全国数字极地大会(三号通知)
发布时间:2025-11-10南极、北极、青藏高原乃至全球高山寒极、海洋深极等地球极区,以及火星、月球等星球极区,是地学领域的探索前沿,是人类了解地球及理解星球演化的热点研究区域,也是深刻影响着地球未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
随着综合地球观测、多维参数反演、数值模拟、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区探测平台和装备、数据汇聚与共享、科学分析及知识获取能力显著提升,数值模拟及未来推演出现“数智化”新发展,数字化极地已成为认识、理解和利用极地的发展方向,极区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为促进相关领域学者学术交流与合作,研讨数字极地科学研究的最新发展及未来趋势,探索极端条件深入,在极宏观、极微观和极综合交叉领域突破科学知识边界,围绕极地探测、无线传感及设备、数值模拟、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极区环境变化、数字化服务及极地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交流数字极地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定于2025年11月17-19日在云南腾冲举办“2025年全国数字极地大会”。
详细信息可访问:http://digitalpole2025.com
一、大会组织机构
1、指导单位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
2、主办单位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极地专业委员会
云南大学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3、承办单位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同济大学
空间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中山大学
4、协办单位
腾冲市人民政府
中国海洋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筹)冰冻圈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水圈专业委员会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
地球观测组织寒区监测计划(GEOCRI)
中国极地青年科学家协会
中国冰冻圈科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青年科学家工作委员会
滇西应用科技大学
云南省中老孟缅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国际联合实验室
二、科学委会、大会主席、组织委员会及秘书处
1、科学委员会
主席:秦大河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郭华东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姚檀栋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吴立新 中国海洋大学
委员:龚健雅、崔 鹏、王焰新、陈德亮、冯起、童小华、陈曦、陈显尧、陈方、车涛、程晓、除多、崔祥斌、丁永建、段兴武、宫鹏、何大明、胡金明、胡永云、胡斯勒图、贾根锁、江利明、康世昌、雷瑞波、李斐、李晓峰、李新、李院生、李新武、李晓明、孙建奇、王长林、王艳芬、王召民、王世金、效存德、许强、杨剑、殷敬伟、臧淑英、张兵、张占海、张文建、张小红
2、大会主席
施建成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李荣兴 同济大学
刘时银 云南大学
3、组织委员会:艾松涛、安璐、白玉琪、毕海波、蔡梅江、蔡宇、曹泊、曹斌、曹建君、车彦军、崔迎春、陈活泼、陈仁升、陈卓奇、程远、戴迪、丁琛、丁明虎、董军宇、董立新、董思言、窦挺峰、窦银科、杜小平、杜群、段安民、段克勤、冯敏、冯永玖、法文哲、高红凯、郭井学、郭建华、韩永、郝彤、何晓波、何涛、怀保娟、黄华兵、惠凤鸣、郝建盛、何连、季青、贾俊、蒋玲梅、贾国强、柯长青、雷洋、李国庆、李国元、李兰海、李宁、李群、李涛、李熙晨、李运刚、李志军、李雪梅、李腾、李双林、梁栋、梁曦、刘成彦、刘冲、刘广、刘磊、刘力、刘琳、刘良云、刘巧、刘世杰、刘小军、刘彦君、刘洋、刘婷婷、柳林、卢鹏、罗栋梁、罗毅、吕明阳、陆应诚、陆志波、龙笛、马友青、牟龙江、孟治国、潘元进、乔刚、邱玉宝、秦锋、冉将军、冉有华、上官冬辉、宋海、苏凤阁、孙维君、石利娟、石立坚、汤秋鸿、田彪、王飞腾、王庆凯、王绍强、王天星、王显威、王玉哲、王欣、王星东、王泽民、王晓宇、王璞玉、王雪、王学佳、万玮、文莉娟、闻建光、武胜利、吴晓东、吴雪娇、谢欢、谢涛、熊川、徐聿升、徐庆超、徐世明、徐希燕、薛彦卓、肖鹏峰、颜钰、杨康、杨清华、杨进、杨昆、杨威、杨涛、杨元合、杨军、姚晓军、姚俊强、叶玉芳、叶真、殷秀峰、于乐江、袁利毫、张国庆、张露、张胜凯、张世强、张泰华、张伟、张耀南、张勇、张震、张美美、张通、赵传峰、赵天杰、赵羲、赵林、赵勇、郑国雄、郑雷、郑照军、周晨、周春霞、周建民、周立波、左广宇、朱迪、朱国平、朱金彪、朱李忠、朱勇涛
4、大会秘书处
秘书长:
邱玉宝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副秘书长:
吴坤鹏 云南大学
王世金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郝 彤 同济大学
赵 羲 中山大学
三、主旨报告和大会报告
郭华东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姚檀栋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施建成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康世昌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程 晓 中山大学
丁永建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陈显尧 中国海洋大学
李新武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潘 洁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张小红 武汉大学
丁明虎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牟翠翠 兰州大学
张泰华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李荣兴 同济大学
刘时银 云南大学
四、大会议题
大会围绕以下六大主题开展数字极地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的学术交流。
主题1:极地观测技术与平台
主题召集人:程晓、陈显尧、张小红、李晓明、崔祥斌、朱迪、窦银科、郝彤
主题2:极地观测探测方法
主题召集人:江利明、车涛、雷瑞波、朱金彪、郑雷、雷洋、赵羲
主题3:极地环境变化
主题召集人:臧淑英、胡斯勒图、孙建奇、丁明虎、吴通华、冉将军、吴坤鹏
主题4:极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主题召集人:冉有华、高连如、董军宇、陆志波、冯敏、艾松涛、吴立宗、邱玉宝
主题5:极地可持续发展
主题召集人:段安民、李新武、张国庆、乔刚、徐希燕、王世金
主题6:行星极地探测与研究
主题召集人:谢欢、法文哲、刘洋、刘小军、刘广、杨军、李新武
五、会议安排
·2025年11月17日议程安排
·2025年11月18日议程安排
·2025年11月19日议程安排
六、优秀学生口头报告评奖、专刊组织等
优秀评奖:大会期间将对学生口头报告进行评奖,《Big Earth Data》和《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支持。
组织专刊:《冰川冻土》《遥感技术与应用》和《Marine Geodesy》将组织专刊。
支持期刊:《极地研究》和《遥感学报》。
七、时间节点
2025年11月16日,现场注册和报道。
2025年11月17日(周一),开幕式、主旨报告、大会报告。
2025年11月18日(周二),分会报告。
2025年11月19日(周三),分会报告、闭幕式。
八、会议注册和酒店
请登入会议网站 http://digitalpole2025.com。
本次会议食宿及往返交通费自理。
九、大会联系
吴坤鹏 云南大学 ynuglacier@ynu.edu.cn, 13388716879
王世金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wangshijin@lzb.ac.cn, 15193172285
贾国强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 jiagq@aircas.ac.cn, 18811351763
数字极地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digitalpoles@cbas.ac.cn (入会请联系)
会务运营:云南泰达会展策划有限公司, 田浩然(18214640824),邵巍(136 2948 8891)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