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以下简称“地面站”)1986年建成并投入运行,邓小平同志为地面站亲笔题写站名。
地面站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也是国际资源卫星地面站网的重要成员。目前在轨卫星任务76颗,接收卫星轨道70余万轨, 管理了从1986年至今超过 700TB的历史存档数据,是世界上接收与处理卫星数量最多的机构之一,也是我国时间最长的对地观测卫星数据历史档案库,为启蒙和推动我国遥感应用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地面站现建有密云、喀什、三亚、丽江、漠河5个卫星接收站,具有覆盖我国全部领土和亚洲70%陆地区域的卫星数据实时、无缝接收能力,以及全球卫星数据的快速获取能力。规模体量和卫星任务接收量位居世界民用卫星地面站前列。
密云卫星接收站于1986年建成并开始运行,现拥有9套接收天线及配套的数据接收、记录和数据传输设备,接收范围覆盖我国中部、东北地区及相邻境外地区。
密云卫星数据接收站
喀什卫星接收站于2008年建成并投入运行,现拥有12套接收天线及配套的数据接收、记录和数据传输设备,接收范围覆盖我国西部以及中亚邻国等区域。
三亚卫星接收站于2010年建成并投入运行,现拥有7套接收天线及配套的数据接收、记录和数据传输设备,接收范围覆盖我国南海以及东南亚邻国等区域。
三亚卫星数据接收站
丽江卫星接收站于2024年9月投入运行,现拥有4套接收天线及配套的数据接收、记录和数据传输设备,接收范围覆盖我国西南以及周边地区。
丽江卫星数据接收站
漠河卫星接收站于2023年10月建设期间投入试运行,先期投入运行3套7.3米接收天线及配套的数据接收、记录和数据传输设备。接收范围覆盖我国东北以及从中西伯利亚到鄂霍次克海大部分区域。
漠河卫星接收站
经过四十年的不断发展,地面站已形成了完整的卫星数据接收、传输、存档、处理、分发体系,即以北京总部运行管理、数据处理、用户服务平台为中心,密云站、喀什站、三亚站、丽江站、漠河站为数据接收网的运行格局。成为我国空间信息关键基础设施。
1986年,地面站开始接收和处理美国LANDSAT-5卫星光学卫星数据。1993年,开始接收和处理欧空局ERS-1和日本JERS-1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实现了全天时和全天候的对地观测。1997和2008年,分别实现加拿大RADARSAT-1和RADARSAT-2卫星数据的接收和处理,拥有了国际最先进的民用合成孔径雷达观测数据源,多模式、全极化、高空间分辨率等成为其突出的优势。2002年开始接收和处理的法国SPOT-5卫星,以其灵活的观测模式、较高的空间分辨率、高质量的可靠运行,成为最成功的业务化运行卫星之一。2015年,地面站开始接收和处理的法国Pleiades卫星数据,其空间分辨率达到0.5米,是到目前地面站所接收的最高分辨率的卫星数据。2022年3月,地面站成为世界上首个通过认证的美国LANDSAT-9卫星国际地面站,即将向全国用户提供数据产品和增值服务。2024年9月,地面站自主研制的我国首个业务化运行的星地激光通信地面站正式建成,打通了星地激光通信全链条业务流程,改变了我国目前卫星数据接收仅靠微波地面站的现状,为彻底解决了星地高速数传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从1999年开始,我国所发射的资源系列、环境减灾系列、高分系列等一系列对地观测卫星均由地面站负责接收。为农业、林业、水利、环保、城市建设、重大灾害应急监测等多个领域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取得了巨大社会效益和国际影响。
2011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正式启动,地面站承担近地轨道空间科学卫星的跟踪、接收、记录和传输任务,从而将数据接收业务从对地观测领域拓展至空间科学领域。2015年开始,地面站相继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科学卫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天关”卫星、中法天文卫星数据的高质量可靠接收,数据的高质量可靠接收,为其取得重大应用成果作出了贡献。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接收国内外卫星情况
地面站主要能力指标:
1、建设有密云、喀什、三亚、丽江、漠河5个卫星数据接收接收站,共计38部卫星数据接收天线,建站至今承担的国内外卫星任务达76颗。
2、数据接收系统具备S、X、Ka频段,双圆极化的的卫星下行数据接收能力;具备极轨、高轨卫星数据接收能力;数据接收码速率达到2×1.5Gbps(X频段)和4×2Gbps(Ka频段)。
3、数据记录系统具备多颗国内外卫星数据的实时记录、快视和传输能力,最高能够支持4通道总计8000Mbps的数据记录。
4、数据传输系统专线链路带宽利用率达到80%以上,互联网链路带宽利用率达到70%以上。
5、运行管理系统具备极轨对地观测卫星、静止对地观测卫星、空间科学卫星等各类卫星的业务运行管理能力,具备系统自动化协同运行管理能力。
6、拥有多套符合国际标准规范的国外卫星数据处理系统,数据产品的规格和质量与国际同类产品完全一致。
7、管理着从1986年至今的历史存档编目数据超过591余万景、在线存档标准产品数据超过78万景,数据规模超过710TB。
地面站自主研制的我国首个业务化运行的星地激光通信地面站
组织机构